万书网 > 重生之金融民工 > 第472章 季冬赠股

第472章 季冬赠股


港城交易所历史悠久,早在19世纪港城开埠初期就已出现。

    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港城股市各种规则、机制都已相对成熟,与西方成熟的交易所更为接近。

    我们所熟悉的大A是以散户为主,散户数量占比超过80%,而在港股则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再加上流动性差异、股市制度等差异,从而使得港股整体估值偏低,而A股估值则相对较高。

    其中又以来自内地的银行股最为典型。

    五大国有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在两地股市估值偏差程度尚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可那些地方性区域性银行则就离谱的多了。

    诸如哈地银行在港股一度跌到每股0.239港元,只有其净资产的5.25%。

    这么大的偏差仅仅只是因为两地股市估值偏差造成的么?

    归根结底,还是外部投资者不相信来自内地的银行。

    近些年,部分赴港股上市的内地银行盈利水平下降,资产质量明显恶化。

    最令港股投资者担忧的是,这些银行的真实不良率往往还要远高于其公布的数字。

    你要问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机构不知道,投资者不清楚,这等绝密只掌握在那些上市行的最顶层高管手里。

    经营滑坡,信息不透明

    如果再深究下去,就拿哈地银行为例,它的股价已经远低于其公布出来出来的净资产。

    可该上市银行却不进行回购,这样做岂不是明摆着任由国有资产流失么?

    搞金融的没有傻子,自然明白真实情况可能是对方公布的净资产数字值得商榷,而且偏差还不小。

    正是由于有不少这种例子,才造成港城投资机构习惯性的将内地银行估值进行下调。

    骡子银行虽然没有以上种种劣习,并且近些年在双河省内混的风生水起,可毕竟只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区域性银行,管理层自然也知晓本行上市很难扭转港城投资者的传统观念。

    所以自筹备上市伊始,骡子银行邀请了全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全行信贷资产、盈利水平等指标进行了多轮审计,试图以此方式赢得港城投资机构对本行的信任。

    然而令他们所没想到的是,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可正式挂牌交易时的股价依然来了个大跳水。

    王纯良不知道宁明浩有没有想起自己曾经的提醒,反应过来是花金系在背后做了手脚。

    若是没有准备预案的话,恐怕根本无法扭转对方放出利空消息打压股价并进行大肆收购的局面。

    此时的准岳父等人想必正焦头烂额,无暇旁顾呢吧

    然而挂牌当天焦头烂额的不仅是宁明浩等人,还有广大骡子银行的普通员工。

    马小宝工龄很短,再加上手里闲钱不多,并没有认购骡子银行的内部股,所以他对股价是涨是跌兴趣不大。

    他看了一眼自己手机银行中的存款余额,又扫了一眼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日期,疑惑的拍了拍右侧的李晓:

    “这都入伏了,怎么防暑降温费还没发啊?”

    李晓最近频繁相亲,口袋经不住那几个相亲女吃西餐看电影的轮番轰炸,也迫切需要这笔钱补血。

    所以当他听到马小宝的问题后,立刻产生了共鸣。

    对啊,每年一万大洋的防暑降温费怎么还没发?

    以往分行发钱时可是从来不含糊的,为何今年却拖到了现在。

    “告诉你们一个不好的消息,今年没有防暑降温费了.”

    刚子在突然出现在了两人身后,面无表情的回答道。

    而他接下来一句话更是让小宝他们苦上加苦:

    “不仅今年没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了。除了防暑降温费,各种过节费等福利都被取消了。”

    “什么情况?我们银行人可都指望着这些福利过日子啊,它怎么给取消了呢?”

    “难道是分行今年效益不好?不对啊,我们分行各项业绩在省内遥遥领先,怎么可能没钱呢?”

    刚子的话顿时引来了聚在周围的其他员工的注意,一個个七嘴八舌的问道。

    “据内部可靠消息,这一切都是上市惹得祸。不知道哪个龟孙,在上市前审计我们行的时候提了一嘴,说是若在上市后依然这么乱给员工发钱的话,势必会遭到股东们的联合抗议。然后领导大笔一挥,除了过年以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过节费都被取消了。”

    单纯的马小宝追问道:

    “卧槽,为何上市之前没人通知我们会是这种情况?”

    “呵,在上市之前宣布这种决定,员工的怒火全都撒在了领导身上。可若是上市之后的话,便可以引导员工们将矛头指向上市后新增的股东。”

    上市的话题在行内火了不到三天,便热度大减。

    福利被削,工作照旧,日子还得过。

    牛马般的员工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很强,虽然口头上有所抱怨,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骡子银行港股的股价在度过了前几日的低迷之后,突然迎来了小幅上扬。

    花金系和其他中小机构仿佛商量好了似得,都在拼命扫货。

    股价上涨是好消息,可花金系手中持有的骡子银行股权日益增多可不是好事。

    董事长办公室里的宁明浩有些后悔之前没有听取王纯良的提醒,对这条饿狼进行提前防御。

    不过现在也不晚,季冬的外籍身份便是其入股银行最大的阻碍。

    国家怎么可能会允许掌握社会经济命脉的银行被外国人染指?

    宁明浩拍了拍手中准备的材料,准备动身前往省里汇报工作。

    可就在这时,秘书神色慌张的敲门进屋:

    “董事长,出大事了。就在刚才,季冬对外宣布,他已将花金集团96%的股份捐赠给了申城的赵家基金会。”

    “这么一来,花金集团就是地地道道的国内企业了,可季冬这么做图什么?”

    面对宁明浩的质疑,秘书再次提醒道:

    “虽说股权捐赠行为已经完成,可我发现花金集团对外公告中的董事长依旧还是季冬。”

    “赵家基金会和季冬舅舅的关系可不一般,他们肯定签署了附加协议,约定所赠股权为限制性资产,花金集团的实际经营权依然在季冬手里。老小子这么一手玩的高明啊!”

    说罢,宁明浩将手中的汇报材料丢进了垃圾桶,而其本人也无力的瘫坐在了椅子上。

    (本章完)


  (https://www.wshuw.net/1034/1034460/11110653.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