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山沟皇帝 >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

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她等,他娶


    当年统一战争时期,何父也是跑去参军,只是他虽然也当了三年兵,但是一直都是在地方部队服役,连战场都没有上过不说,而且三年下来后,也没能考上士官,最后只能以普通士兵的身份退役。

  唯一的好处就是分到了一份土地,然后加上以租代购令的土地,让他养活了一家老小。

  只是他妻子自从生了老三后,就是体弱多病,常年汤药不断,花费甚多,这家境自然是好不起来的。

  但是,何父愣是用着汤药把妻子的性命给保住了,现在都还活的好好的呢,要是换了其他人家,怕是早就放弃了,那会硬生生用钱买药保着啊。

  但是何父却是这么干了!

  就和他当年退役回乡的时候,领着军方发放的地契,哪怕是自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还没有,但是媒人依旧是络绎不绝的找上门来。

  但是他谁都不要,就娶了同样是家境贫寒,还体弱多病,一看就知道不能干重活的她!

  只因为参军之前,他承诺过,一定会回来就娶她,她也说过一定会等她。

  她等了!

  他娶了!

  哪怕是后续的生活非常的艰难,但是何父依旧无悔!

  然而即便是这样,这对于一个贫寒出身,父母都饿死了,直到参军之前,就没吃过饱饭,穿过暖衣的人而言,这样的人生已经算是成功了。

  但是,当年和他一起去参军的发小,最后以军士长的军衔退役,一回乡就是成为镇上的副警长。

  说实话要是不羡慕不极度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自己是没指望了,他也就只能指望着三个儿子有出息了,只是早些年还是苦,吃饭都难,自然也就无法让他们读书了,也就是勉强让老大去上了一年学,认得几个字而已。

  后来等他们长大了,就让他们去报名参军,可惜的是,三个人,就没一个被选上了。

  这让当时的何父气的半死!

  按照道理来说,何父当年就是参过军的,他们这三兄弟属于根正苗红的二代子弟,报名参军的话是有加分项的,只要条件过关,那么军方一般都会优先录取。

  奈何,这三兄弟的各方面素质却是有所欠缺。

  因为大唐内的军人社会地位极高,不管是权贵阶层还是普通中产,又或者是农家子弟,都视从军为人生最优选项。

  权贵子弟不用说,而中产家庭的话,如果自家儿子有这个天赋的话,也会尽可能的供他们一路读到预科,然后去报考武学堂或者海学堂,当然了,如果能够提前考上少年军校、皇家青年军校的话,那么就更好了。

  因为在大唐帝国这种拥有实封贵族的帝国里,贵族阶层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体,贵族以及极少数的高级文官、超级富豪,一起构成了大唐帝国的上层结构,也就是所谓的上流社会。

  而怎么才能成为贵族?自然是以军功封爵,又或者你是个超级天才,以学术封爵。

  相对比之下,从军当军官,然后立下军功封爵,是挤入帝国上流阶层是一条最容易的方式。

  就算无法封爵,但是军官的收入以及身份依旧高昂,同时退役后也能够顺利转业到地方当官,怎么都不会差。

  这些权贵或者中产子弟,都是想要当军官!

  而普通农家子弟的话,除了极少数天才能够一路拿奖学金考上去的话,他们绝大部分人都会视从军为人生第一选择。

  军官的待遇高,士兵也不差啊,能够混到士官的话,那么就更好了。

  到时候退伍回来,少说也是一个巡警,照样吃公家饭。

  如此也就导致了不仅仅每年报考武学堂、海学堂的学子众多,每年报名参军当兵的农家子弟更多!

  很多风气尚武的地方,每年征兵的季节,那是所有条件符合的年轻人都会跑去应募的,兵员众多,这条件自然也就高了,再加上有些人的父亲是军中退役的,从小就锻炼身体,接触一些最基本的军事知识,甚至参与民兵部队的一些活动等等,基本的军事素质不低。

  所以如今想要在大唐帝国当兵,其实并不容易,身体素质要相当出色才行。

  而何锡华他们三兄弟,年少的时候家里困难,也就老大读了一年书,其他两人都没读书。

  后续参军也无法入选,也只能是跑出去打工学技术了,反正光靠种地的话,家里的土地可养不活他们。

  他们几个人陆续出去务工后,老大还算好,人够聪明,又肯吃苦,跟着一个修蒸汽机的老师傅鞍前马后好几年,学了几年后今年已经算是勉强出师了,在上海那边找到了修理机械的工作,虽然是刚起步,但是月薪,已经是达到了十多元,未来可期。

  但是老二和老三,就是缺了点,让他们去外头做工,只会傻乎乎的做工,也不知道偷师,也不知道讨好那些老师傅学几手。

  这不就只能一直在那些工厂的最底层混日子嘛。

  最后没办法,只能是选择移民了。

  至于回家种田,家里的田地可没他们两兄弟的份。

  不是他偏心,不给这两个儿子分哪怕半分土地,而是家中的土地就那么多,如果只是让一个儿子继承的话,还算可以。

  但是如果拆分给两个儿子甚至三个儿子,那么这点土地也就不算什么了。

  就算是获得他全部土地的老大,也是无法依靠土地过上多好的日子,老大还是得在上海那边工作,家里的土地所处只是一个帮补而已。

  如今老大的儿子也是有六岁了,明年就是到了入学的年纪,何父和老大这两父子,正在拼命存钱呢,存钱干啥,自然是上学的。

  这年头读书可是很贵的!

  这几年下来,他也是知道老二和老三对自己有不小的怨言,但是他依旧没有后悔。

  如其三个都浑浑噩噩,还不如全力扶持老大呢,至于为什么不是老二和老三,这事只能怪老天了,谁让他们出生的晚。

  帝国施行的可是嫡长继承制,法律明确规定,贵族的头衔以及赐地、封地俸禄或者是其他明确和头衔绑定的资产,是绑定在一起的,这些财产和头衔将会严格按照嫡长继承制由嫡长子继承。

  并且是不承认庶子的继承权!

  因为帝国法律明确规定一夫一妻制,只有丈夫和合法妻子所生的孩子,并且孩子出生的时候必须要有其他贵族或官员、军官等拥有官方身份的人在旁亲眼见证,并提供担保公证,这个孩子才能拥有合法的头衔继承权。

  避免狸猫换太子,或者冒出来私生子等情况败坏贵族体系!

  帝国虽然只对贵族的继承制度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限制,对普通人的继承一般不作明确限制,你只要乐意,可以立下经过官方公证的遗嘱,把资产留给任何一个人,甚至猫狗或者直接捐献。

  但是如果没有遗属的情况下,自然是按照法律由直系亲属继承了。

  大体上,大唐的继承法是比较完善的,只要生前立下遗属,你爱咋地咋地,把钱全部烧了也行。

  如果没有遗属,则是按照官方分配。

  不过实际上帝国的诸多权贵阶层甚至是中产阶层,他们也是效仿贵族的继承制度,因为财富以及社会地位,是需要积累的,而且往往是好几代人的积累,中途如果分散的话,很容易就家道中落了。

  因此大部分权贵以及中产,都会把绝大部分的产业都留给嫡长子,只给次子一点点然后打发出去自谋生路。

  甚至在农民群体中也很经常看见这样的情况,长子在家继承家业,并在家种田,次子们则是外出闯荡,或者是移民,或者是去城市里打工。

  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如今大唐社会现状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而这种制度,有贵族继承制度的影响,也有着当代社会的工商业高速发展有极大的关系。

  大唐如今是工厂遍地,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的是众多非农业的就业岗位。

  工厂里需要工人,商店里需要店员,餐厅饭店里需要各种服务人员。

  工商业的发展,让大唐出现了众多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工作岗位,并以容纳越来越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剩余劳动力。

  很多人在农闲的时候,都是会选择进入城市务工赚钱,而有的年轻人更是常年待在城市里工作,已经是很少回家了。

  工商业提供的丰富就业机会,这才是让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度在民间得到了自发慢慢所形成。

  毕竟次子离开家乡后,在外头也能够找到工作!

  就算是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移民屯垦司永远都欢迎人们移民到边疆省份或者是海外领地去。

  本土的诸多边疆省份,南洋、美洲等诸多海外领地,可以容纳的人口可多了去,不用担心没地方去。

  工商业发展以及移民,确保了社会体系的稳定,也是间接影响了民间的继承制度。

  毕竟被赶出家门的次子们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无法移民,无法养活自己的话,那么父母就算是再狠心,也是不会把次子赶出门让他们饿死的。

  何锡华他们这一家,也只是大唐帝国里诸多农村家庭的一个普通家庭而已。

  


  (https://www.wshuw.net/0/282/468199895.html)


1秒记住万书网:www.wshu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wshuw.net